孩子的沟通习惯,来自父母的沟通习惯

“遇事不责备,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”——要知道:孩子的沟通习惯,来自父母的沟通习惯。
亲情,爱情,友谊,人类很需要。亲情,家人间良好沟通,是家庭环境的一部分。孩子的个性和习惯,会自然从我们这里“遗传”。亲人之间互相表达爱意,比较良好的沟通习惯,我们要从小给孩子示范、建立。
这方面,我们写过几篇文章,微博上,很多超过6个月了,已经不可见了。今天汇总润色后,分享给大家。
01学前的孩子,多肢体接触
多多拥抱和拉手,不要忘了。
你可以理解为人类建立亲情的本能。所以,小时候孩子张开双手跑过来,再有重要的事情,我也是放下来去抱抱她的。当前这个事情,对我来说,最重要了。
手拉手一起走,躺在一起看书,一起摔跤玩游戏……更是常态。
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,这个是基础。
后面,就是多和孩子聊天,用语言和孩子建立更好的联系,本来嘛,多和孩子说话的家长,孩子更聪明。不要在意孩子是内向还是外向,孩子不爱说,我们多说,他们的大脑,会有化学反应的。
可以和孩子敞开了说、敞开了聊天,本来也是人生一大放松。
我闺女上了小学还喜欢和老师击掌、拥抱,上了初中可惜了。环境变化太大,老师喜欢孩子,也不太愿意表露出来。或者表露的方式不太一样。这让孩子忍不住说:“这个妈妈,有点不同^_^”。
02当孩子的面,多秀恩爱
一直说,孩子成长路上,我们要有幸福思维。
让孩子看到幸福的人生是怎样的,让孩子知道如何走到幸福的路上,让孩子有走幸福人生路的信心,且满怀期待。
以前,比较强调家庭仪式感。
孩子生日,节日,周末,假期,我们安排起来。
其实更有在日常点滴,让孩子看到爸爸对妈妈的好,妈妈对爸爸的体贴。特别是,因为妈妈有生育之苦,爸爸越多展现了对妈妈的爱,家庭越幸福。何况,本来人类特征上,女性体力上就要弱一些,很多重家务活,更需要男性。
像有些家长内向,或者有些家长不善于在公开场合表达各自对伴侣的爱。
那么,在家里,在孩子面前,我们适当多“表演”、“表演”吧。
爱会传递的,当他们组成家庭,夫妻之间也会互致爱意,有效沟通,构建幸福家庭。
Tips:
在孩子的发育过程中,她的“情绪”,也很受家庭环境影响的。想要孩子有阳光性格。简单的说:我们在家里,对孩子,对配偶,对老人,该表达爱意就要大胆表达,该秀恩爱,也就多秀恩爱。可以从认真倾听家里人说话,互相送节日小礼物开始。
03夫妻关系模式、家庭氛围非常影响孩子的教育
有经验的老师会说:通过和家长的交流,孩子的某些作文,偶尔的只言片语,大致能知道孩子家庭的氛围,大致能明白孩子今天性格形成的原因,也大致知道孩子的学业会在什么层次。
我问:那一般会有些什么样的家庭模式呢?
答:嗯,只是一种感觉。很难具体分类,只能说,互爱互助,家里面比较温馨比较关键。如果非要说一个具体的:哪怕是爸爸完全负责经济型的家庭,但爸爸也尊重妈妈,凡事有商有量——可能爸爸明白,这只是家庭的分工不同——这样的家庭,不会差。
为什么回忆起这个对话?
这几天写的文章,在教孩子学会爱自己先,也建议各位家长先多多爱自己,给孩子一个示范。
假期或者偶尔的周末,不是时间上没那么紧张啊,夫妻之间也可以讨论下我们家的家庭运转模式、心平气和讨论下夫妻之间各种情况情绪下,应该怎么沟通……等等。要知道,孩子的沟通习惯,基本上来自父母的沟通习惯;孩子未来组成的家庭,基本上也会复制我们的家庭模式。夫妻之间互相不尊重,比如爸爸不尊重妈妈,孩子会有样学样。反之亦然。
夫妻恩爱,才能遇上事情心平气和沟通,所以,请大家多在家里秀恩爱先。当然,最好深入沟通,是真恩爱。
Tips:
爸爸妈妈共同家务型,遇事沟通型,孩子往往成长比较好。
04夫妻之间,不要在孩子面前,过多表现出拒绝沟通、拒绝交流的状态
出现的情况次数多了。孩子会发现:哦,原来这样也行,原来这也是有效的方法,原来这样爸爸或者妈妈就会让步的,他们会有样学样的。
比如期末了,该用错题本等方法重点突破舒适区的时候了,有些孩子是听不进去的。除了以前家长没有及时和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互动,用多次及时的“导师功能”帮助孩子得到甜头得到成就感之外。孩子已经有拒绝沟通拒绝交流,拒绝改变的心态是另外一个主要原因。
进入青春期之后,有的就更严重了。如果小时候就没有学习吸收型习惯,会坚持自己的学习法方法。但学习方法也是要升级的啊,父母哪怕就是知道那些非常好的学习方法,老师也讲,但孩子一旦进入这种情绪之中,是听不进去的。青春期的孩子,也是只做自己认知范围内的事情,自己对自己学习成绩学习效率下降也很着急,但往往只会循环用过去的学习习惯和方法。父母在一边干着急,很难解开这个套。每次接到这样的咨询,我也感觉特别难,因为需要找到能改变孩子认知的那个人,还要陪走一程。那个人对孩子的情况还要比较了解,自己还要有一套学习方法,对中学的知识还要相当熟悉。
2022年开始,心理学和有效沟通方面的书看得多了一些。再通过一些家长来电咨询讨论、追本溯源,我认识到,父母的习惯,对孩子影响挺大。
但我们也不是圣人,找老公/老婆讨论某个事情,夫妻之间嘛,有时候本就不是为了讨论问题,心理上本来就是去寻找认同的。伴侣一旦所讲内容,我们不喜欢听, 当然会进入一个拒绝沟通、拒绝交流的状态。
所以还是要多自我修炼。能准确感知自己的情绪变化,会情绪管理;多总结多做有效沟通的训练。一旦发现自己已经进入或者要进入拒绝沟通、拒绝交流的状态,就停下来说“这个事情我再想想,回头我们再讨论”之类的话。此后,我们该去追肥皂剧就去追肥皂剧,该去看书就去看书,调整一下,私下再和伴侣沟通。不要在孩子面前,表现出,我不听我不听等过于情绪化的状态。——嗯,嗯,为了给孩子做好示范,肥皂剧最好周末追。或者家里就别有电视,躲在自己的私人空间里用手机追。
当然,最佳状态是孩子出生前,夫妻之间已经有良好的沟通习惯和交流习惯。育儿观念也差不多。会自然在孩子面前表现出良好沟通、良好交流的状态。那是最好的了。
所以经常劝刚结婚的小朋友等两年要孩子,也是有这层意思。但现在开始修炼,现在夫妻多讨论两个人的交流互动之道,也是来得及的。
05“遇事不责备,是一个家庭最好的风水”
“好脾气全留给外人,坏脾气全留给自家人”。这种情况,大多数人或多或少都有点。主要是在家里,我们更加随意吧。
但我觉得,更多的是一种在家的沟通习惯。家人之间的沟通习惯。
既然是习惯,其实是可以微调的,是可以建立比较好的沟通习惯的。
所以,我们在孩子出生前,或者孩子还小的时候,夫妻之间,可以坦诚地交流几次。
建立一种大家有事说事,既不憋着、还很舒服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习惯,孩子上了小学,一样可以再坦诚沟通交流几次,比如,改改我们的在家说话习惯,改改夫妻之间的交流习惯,建议有什么重大吐槽事项,夫妻约在外面聊……等等。
比如说吧,很多老师反馈,如果家里有一言堂、不尊重配偶的劳动成果的习惯的人,孩子往往也自然表现出不太尊重人,容易大吼大叫,人际沟通比较极端的情况。
所以,经常会建议家长,如果夫妻双方中的一方在厨房忙,另外一方要么去陪聊,要么饭菜上桌子之后表示感谢,夸赞一下厨艺什么的。事情不大,对孩子影响挺大的。可以作为一个家庭仪式性习惯坚持下来。
举一反三,大家想想,还有哪些小习惯可以慢慢改改。互相列几条,经常互相提醒下:这些习惯要不得。
我们也不是圣人,慢慢来,孩子品质更优秀,我们家庭生活也质量步步高。
我们讲的,和孩子一起成长,也可以包含这些方面。

阜一网 | 本站内容均由家长网友提供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提供相关资料联系站长及时删除。
阜一网 » 孩子的沟通习惯,来自父母的沟通习惯

发表回复

声明:本网站内文章与资源均由网上家长提供。
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提供相关资料联系站长及时删除。